
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09-27 21:27:34 点击量:
大发彩票,大发彩票官网,大发彩票注册,大发彩票app下载,彩票平台,在线购彩,彩票开奖
虚拟电厂、绿电资源、实时电价……山西作为能源大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在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市场化交易电量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
虚拟电厂作为我省电力市场改革进程中的一项创新尝试,正逐步释放潜力。我省以市场机制作为驱动力,借助电价信号的引导,将数量庞大、分布分散且单体规模较小的需求侧资源有效聚拢整合。在现货市场模式下,需求侧资源以虚拟电厂这一形式常态化参与电力供需协调。
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西的虚拟电厂采用报量报价的方式积极参与每日的现货交易和负荷调节。自2023年9月1日正式入市交易以来,虚拟电厂以15分钟为一个交易周期,按日不间断运行了18个月。在这18个月的时间里,虚拟电厂累计结算电量高达4.87亿千瓦时,通过参与市场交易共获得红利385.27万元。虚拟电厂不仅有效整合了原本分散的需求侧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显著增强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能够更好地应对电力供需的动态变化。
我省政府对虚拟电厂的推动,展现出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作为。为了推动虚拟电厂的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涵盖了虚拟电厂建设、运营、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从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到项目审批等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为虚拟电厂的建设和运营营造了良好环境。
截至2025年1月,山西在虚拟电厂领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目前,全省已有5座虚拟电厂成功入市交易,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聚合了122户用户。在资源聚合规模上,累计聚合容量达到了202.98万千瓦,可调节容量为26.43万千瓦,标志着山西虚拟电厂的规模正式迈进百万千瓦级行列,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和资源调配能力。
撮合供需双方交易,也是我省电力市场发生的新鲜事儿。今年一季度,我省电力市场正式启动了具有全国首创意义的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交易采用现行成熟的滚动撮合交易方式,市场主体可连续对未来6个月的电量分时段进行交易,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交易方向,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方式滚动成交。“高频次撮合交易能发现真实价格信号,让资源配置更高效。”山西电力交易中心相关交易人员表示。
电力交易市场的使用惠及省内各类企业。我省一家电解铝企业相关告诉山西晚报·山河+记者,电力成本是电解铝生产的核心成本,占比高达40%,电价微小波动对企业而言都至关重要。哪怕每度仅降1分钱,都具有关键意义。相较于自发自用模式,2024年企业在电力市场购电,每千瓦时平均可节省5分钱;折算至生产成本,每吨氧化铝能减少650元,一年累计下来,节省金额可观。
“电价更加透明、公正,极大地增强了市场主体对电价走势的预判能力,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今年3月至8月的连续电力交易已累计成交电量9.22亿千瓦时,291家市场参与主体申报31833笔,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显著提升。如此庞大的交易量和活跃的市场参与度,显示了我省电力市场的生命力和活跃度。
作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西是全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且连续运营时间最长、市场品种最全、交易活跃度最高,这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在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充满科技感的弧形大屏幕上,每隔15分钟,电价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刷新一次最新价格,一天24小时下来,共形成96个电价。每一个价格都经过市场多方综合博弈产生,包括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和新型主体,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综合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发电成本等众多因素,经过多轮博弈后产生。这种动态的电价形成方式,能够真实、及时地反映市场供需状况,让电力定价更加合理、透明。
实时电价机制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一家中型制造企业算了一笔“经济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午间光伏大发时段,大量的新能源电力涌入市场,此时电价走低。假设该企业在这个时段安排部分非关键生产环节,如原材料的初步加工等。以往,在传统电价模式下,这部分生产环节的用电成本每度电电费较低,在实时电价机制下,午间用电成本降低。到了晚高峰时段,电力需求大增,电价又有一定程度上浮。这时候,企业可以根据实时电价,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将一些非紧急的生产任务适当推迟,避开用电高峰。假设原本计划在晚高峰生产的产品,其生产用电量为5000度,若按传统电价模式,用电成本为0.5元/度,成本是2500元;而在实时电价机制下,企业选择避开高峰,改在其他电价较低时段生产,即便电价按0.3元/度计算,用电成本也仅为1500元,一次生产调整就能节省1000元。长期来看,这样的灵活调整能为企业节省一笔相当可观的开支。
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实时电价机制还为企业算好了“发展账”,倒逼火电企业主动优化机组运行方式,积极开展机组灵活性改造。对于与火电企业有合作的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未来将获得更稳定、高效的电力供应。火电机组调节能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市场的波动,减少因电力供应不稳定而导致的生产风险。比如,对电力供应稳定性要求极高的精密加工企业,以往因可能会由于突然的电力波动造成生产损失,而随着火电机组调节能力的增强,电力供应更加稳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山西电力市场的实时电价形成机制,优化了电力资源配置,又为企业降低了用电成本、提升了发展稳定性,真正实现了电力市场与企业的“双赢”。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绿电绿证市场建设上也走在前列。为了促进新能源消纳,2022年10月,我省第一次组织绿证交易,给新能源企业积极性开发利用提供了便利。同年12月26日,省能源局印发《关于启动山西绿色电力交易试运行的通知》,初步建立了绿电绿证市场交易新机制,给市场规范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制度框架。三年来,我省参与绿电交易的企业逐年增加。去年,我省绿电外送电量达到74.6亿千瓦时,连续两年在全国排第一,我省绿电绿证市场是山西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重要成果。
在9月27日即将召开的太原能源博览会上,我省还将首次设置绿电展区,集中展示全省推动绿电资源就地转化、产业低碳转型以及7个绿电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同时展示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技术、产品、案例等,丰富拓展我省绿电应用场景,吸引更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落户山西。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还了解到,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2013年时,山西电力市场省内直接交易电量仅为13.59亿千瓦时,随着市场机制改革一步步推进,到2024年,省内直接交易电量涨到了180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高达55.9%。市场需求越来越旺,也证明市场机制效率高,把企业都吸引过来参与交易。
交易量涨上去,各类相关企业业务量也随之上升。“对发电企业来说,以前市场供求信息有限,大型火电企业机组很有可能不满负荷运转,发电成本降不下来,利润少。现在交易量大了,企业能根据市场需求安排发电,机组利用率提高,单位发电成本降低,还能通过市场竞争优化电价。算下来,这家企业年利润跟着涨,发展更有底气了。”业内人士表示,售电公司把电力资源整合起来,给用户提供更贴心、更多样的电力服务。有些售电公司根据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和习惯,提供不同价格和服务的电力产品。电力用户是交易量增长的直接受益者,省内不少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后,根据不同时段电价安排生产,有效提高了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山西的实践,为全国电力市场改革提供了很有参考意义的经验,激发了市场活力,优化了资源配置,为新能源接入创造条件;倒逼市场机制创新,催生绿电交易、储能与虚拟电厂等新模式。通过政策、技术、市场协同发力,既为能源转型提供制度保障与市场支撑,又以转型需求推动市场改革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从扛牢国家电煤保供重任,到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山西的每一步探索,都饱含着对高质量发展的执着追求;每一次突破,都彰显着资源型地区破茧重生的坚定决心。
专题里,我们看到亿吨煤保供背后,是智能化与高值化的双轨突围;传统煤炭产业在科技的赋能下,实现了从“井下有人”到“无人化”的探索,煤炭产品也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空间。风光氢三箭齐发,山西正以新能源为笔,勾勒着“中国动力仓”的宏伟蓝图,光伏、氢能全产业链的崛起,不仅为能源结构优化注入了新动力,更为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山西模式。煤电固废的“绿色逆袭”,让我们看到了循环经济的无限可能。曾经被视为负担的固废,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变废为宝,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新资源。
山西能源转型的实践,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场涉及产业工人、产业链的系统性重塑。它承载着资源型地区转型的希望,也肩负着为全国提供样本的重任。
即将于9月27日至28日举办的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汇聚全球能源领域的顶尖智慧与前沿力量。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思想的论坛,更是一次合作的契机。论坛将围绕能源低碳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全国的能源低碳发展搭建起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山西能源转型的步伐将更加坚定有力,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